2011年6月13日 星期一

情感研究室規劃

研究室丈量:




















規劃手法:
  WHY 意義
  HOW 方法
  WHAT 產出

情感>意義
 五感設計:眼、耳、鼻、、膚


空間規劃:





































2011年6月11日 星期六

各校情感研究室分析-台科、大同、實踐

台灣科技大學
科系:工商業設計系
領域:人性化設計
內容:
介面設計
使用性評估
人因工程
認知心理學
生活型態研究設計對社會之影
大同大學
科系:工業設計系
領域:設計人因
內容:
人因工程
福祉設計
產品介面
實踐大學
科系:工業設計系
領域:無細分
相關課程:
設計心理論壇講座
市場美學與創意原型
設計與行銷
設計心理專題研究

2011年6月9日 星期四

各校情感研究室分析-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

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
1.生活研究室-生活與設計、生活型態與生活文化。

2.電腦輔助設計-定位在工業設計大學部高年級進階電腦輔助技術之運用及研究所的高階數位化產品模擬與數化媒體技術之研究。

3.造形設計-產品語意、造形設計、生活用品造形、創作設計研究。

4.人因設計- (1) 系統人因設計、人因個案研究
            (2) 數位學習設計研究、相容性設計、資訊設計。
            (3) 人因介面設計、資訊設計。

5.高齡者設計(原形創意中心)-人因設計研究、高齡者研究、認知心理研究。

6.設計管理與企劃-設計策略、人機系統、資訊設計、專題設計。

7.設計評價-設計工學概論、生活用品設計

8.設計策略-設計策略、設計溝通。

9.設計、歷史與人文









生活研究室          電腦輔助設計        造型設計        高齡者設計     人因設計

2011年6月5日 星期日

各校情感研究室分析-台北科技大學

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創新設計系
 1.玩具與家具研發中心
 2.人本創新設計
 3.產品設計開發
 4.設計策略
 5.設計教學資源中心
 6.設計與文化創新、家具與室內設計、生活產品設計、 文化商品設計、創意設計數位學習、設計美學等。(設計工作室、會議室、交誼室)內部設置有大型會議桌、資料櫃、展示櫃及電腦等設備,提供研究室成員一個多功能使用之空間,支援設計與研究。









研究室














交誼廳、會議室

2011年6月1日 星期三

情感設計是什麼?

Emotional Design

唐納德諾曼< Donald Norman >將情感設計分成三個層面
1.本能的外觀
2.行為的使用的愉悅加效率
3.反思的合理化、智慧化 Ex:故事

三種運作層次:


感知 本能、行為、反思 反應



認知可以了解意義
情感可以提升價值
需求needs:由工作決定。
欲求wants:由文化、廣告以及自我看待方式和自我形象決定。

本能、行為、反思
和直接的情感衝擊有關,它必須感覺良好,看起來也很好,感官享受和性感也關乎其中。

本能行為、反思
全和使用者有關,外觀不那麼重要,原理也不重要,但效能卻很重要。
功能
理解性
使用性
身體感覺

良好的行為設計
人性化的,把重點放在理解和滿足真正使用產品的人的需求上,最好發現需求的方法是透過觀察,看人們如何自然而然地使用該項產品。

本能、行為、反思
反思與文化、經驗、教育、個人差異有關,是意識的情感認知,回憶能激起強烈、持久的情感
反思層。
良好的反思設計
負面情緒:聚焦、深入、解決
正面情緒:學習、好奇心、創造性思維
焦慮:思路狹隘,只注意細節,腦筋轉不動

美的事物能帶來愉快的感受,進而帶來創意的思考,愉快的人較善於回想發現解決問題的替代方法,因此能忍受難題



2011年5月24日 星期二

情感設計&永續設計 (蒐集、分組)

築夢的開始,我們一起腦力激盪。








開始了情感永續的造夢活動,

























四個雛型夢形成,
1.整合行銷
   視傳企劃、品牌研究、包裝設計、雲端設計、趨勢研究
    組員:政學、嘉妤、鈺潔、昶賓、美琳、彥汝、家宣、佳宜
2.當代數位媒體
    數位媒體設計、插畫設計、平面設計、影像設計
    組員:佳祥、旭蓮、慶典、千慧、曜州、嘉宏
3.永續設計
    
4.感性設計
   設計工坊、材質庫、綠色設計、產品設計、討論室、文創商品部、人文咖啡、人文茶坊、藝文展覽空間
   組員:子雲、宗原、佳茹、宏欣、鈴琪、東安

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行銷理論發展

生產導向階段
(19世紀末—20世紀初) 亦稱生產觀念時期、以企業為中心階段。
由於是工業化初期,市場需求旺盛,社會產品供應能力不足

消費者總是喜歡可以隨處買到價格低廉的產品,企業也就集中精力提高生產力和擴大生產分銷範圍,增加產量,降低成本。
在這一觀念指導下的市場,一般認為是重生產,輕市場時期,即只關注生產的發展,不注重供求形勢的變化 。


產品導向階段
(20世紀初—20世紀30年代) 亦稱產品觀念時期、以產品為中心時期。

經過前期的培育與發展,市場上消費者開始更為喜歡高質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種特色的產品,企業也隨之致力於生產優質產品,並不斷精益求精。

因此這一時期的企業常常迷戀自己的產品,並不太關心產品在市場是否受歡迎,是否有替代品出現。 

銷售導向階段
(20世紀30年代—20世紀50年代) 亦稱推銷觀念時期。
由於處於全球性經濟危機時期,消費者購買慾望與購買能力降低,而在市場上,商家貨物滯銷已堆積如山,企業開始收羅推銷專家,積極進行了一些促銷,廣告和推銷活動,以說服消費者購買企業產品或服務。

市場導向階段
(20世紀50年代—20世紀70年代) 亦稱市場觀念時期,以消費者為中心階段。
由於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研發受到重視,加上二戰後許多軍工轉為民用,使得社會產品增加,供大於求,市場競爭開始激化。

消費者雖選擇面廣,但並不清楚自己真正所。企業開始有計劃、有策略地制定行銷方案,希望能正確且快捷地滿足目標市場的慾望與需求,以達到打壓競爭對手,實現企業效益的雙重目的。

社會長遠利益導向階段
(20世紀70年代至今) 亦稱社會行銷觀念時期、以社會長遠利益為中心階段。
由於企業運營所帶來的全球環境破壞,資源短缺,通脹,忽視社會服務,加上人口爆炸等問題日趨嚴重,企業開始以消費者滿意以及消費者和社會公眾的長期福利作為企業的根本目的和責任,提倡企業社會責任(CSR這是對市場行銷觀念的補充和修正,同時也說明,理想的市場行銷應該同時考慮:消費者的需求與慾望,消費者和社會的長遠利益以及企業的行銷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