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nner(1953)
情緒只是虛構的起因,人們把通常應該歸因於行為的說成是情緒的作用。所謂情緒這個字眼只是用來歸納行為,指出行為與影響其出現的機率的環境之間的關係。
Millenson(1967)
衝突、干擾的事件在情緒上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有些在內臟收縮上也扮演重要角色。
反之,僅僅內臟反應並不是情緒現象的一個充分條件,雖然他可能是必要條件。
其他的心理事件或認知因素也參與其中。
Schachter(1970)
根據我的基本假設,情緒是聯繫個人與某種身體狀況的標貼。
個人所描述的情感則是認知因素及生理喚起(physiological arousal)狀況的一種共同作用。
Fantino(1973)
一般來說,情緒的行為受到諸多因素所決定,以致於很難去界定出一個一致的特性。
把情緒的概念保留在心理學中幾乎沒有用處。
Mandler(1979)
情緒是位於進行中之操作行為的某些普遍變化與強化物(reinforcer)之呈現或撤除之間的聯結(Association)。
Plutchik(1979)
一種情緒可被定義為是一種模式化的身體反應,不論是出於破壞、繁殖、整合、適應、防禦、復原、拒絕、探究會是這些因素的某種結合,而這些反映是由刺激索引出的。
(以上整理自游恆山,1993)
維基百科這樣說:
情緒,是人各種的感覺、思想和行為的一種綜合的心理和生理狀態,是對外界刺激所產生的心理反應,以及附帶的生理反應,如:喜、怒、哀、樂等。
情緒是個人的主觀體驗和感受,常跟心情、氣質、性格和性情有關。
在心理學研究中,情感的概念與個性形成、理性與非理性思維、以及認知動機有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